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 > 资讯 >

蔡国强始祖鸟发布致歉信,提醒我们营销也需生态边界

来源:百度 2025-09-21 15:32:18 阅读:

提要这场高原焰火警示:真正的品牌价值,在于对地球的敬畏而非掠夺。...

近日,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上演的烟花艺术项目《升龙》,本意或许是想以一场视觉盛宴,彰显品牌与自然的深度联结。

然而,这片海拔5500米之上的绚烂,却意外点燃了公众对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广泛担忧。

尽管主办方迅速发布致歉信,并承诺补救措施,但这场风波远非一次简单的公关危机。

它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品牌营销的夜空,照亮了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那道常常被忽视的深渊:如何建立真正完善的环境评估机制,避免“绿色营销”沦为“漂绿”的陷阱?




当品牌将营销触角伸向地球的敏感角落,我们不能只看到其带来的短期流量,更应审视其对环境、社区乃至文化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始祖鸟事件,正是给所有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营销责任课”。

营销的“边界感”:从“合规”到“共生”的深层考量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品牌竞相以新奇、大胆的方式吸引眼球。但当这些营销活动触及生态底线或社会伦理时,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往往会迅速反噬品牌形象。始祖鸟的遭遇便是明证,一个以“与自然共生”为核心价值的户外品牌,却因一场在高原燃放的烟花秀而陷入环保争议,这无疑是对其品牌叙事的巨大冲击。



这提醒我们,品牌营销需要建立更深刻的“边界感”。这种边界感,不仅仅是法律法规的最低要求,更是对生态伦理、当地文化和社区福祉的尊重与守护。许多国际领先企业,尤其是在欧洲,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CSR)和供应链尽职调查提升到战略高度。例如,德国于2023年生效的《供应链尽职调查法案》(LkSG),便明确要求大型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运营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更要对其整个供应链进行尽职调查,识别并应对人权和环境风险。这种将责任内化为企业基因的理念,远超“合规”本身,追求的是与地球、与社会真正的“共生”。

完善环境评估机制:告别“事后补救”,走向“事前预防”


始祖鸟事件中,尽管主办方声称进行了科学评估并使用了环保材料,但公众的质疑声依然强烈。这暴露出一个核心问题:现有的环境评估机制是否足够全面、独立和透明,能够有效应对复杂生态环境下的独特挑战?


一个真正完善的环境评估机制,应是多维度、全链条、且高度透明的。它不应止于项目审批前的形式化报告,而应贯穿项目策划、实施、监测及补救的全过程。尤其在高原这类复杂且脆弱的生态环境中,评估维度需超越传统的生物多样性考量,深入触及:

当地社区生计影响。 评估项目是否会占用牧场、水源,影响野生动物迁徙路径,从而间接影响当地牧民、农民的传统生计模式。应通过社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社区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及潜在担忧,并提出具体的替代生计方案或补偿措施。

文化遗产影响。 高原地区蕴藏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古老寺庙、传统村落、祭祀场所等。评估需识别项目可能对其造成的物理破坏、景观影响,甚至对当地居民文化认同和精神信仰的冲击。应邀请文化遗产专家、当地历史学者和社区代表参与评估。

社会经济与区域发展影响。 评估项目对当地就业、收入分配、基础设施改善以及公共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并审视其是否符合当地的长期发展规划,是否会加剧区域内资源分配不均。



为确保评估结果的独立透明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有效参与,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

建立多方参与机制。 在项目前期即启动社区协商,通过听证会、多语言信息手册等方式,确保当地居民充分表达意见。邀请具有高原生态保护经验的环保组织作为独立观察员或咨询方。委托具有高原生态学、环境科学背景的科研机构进行独立、客观的科学研究和影响评估。积极配合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管与指导。

保障评估结果的独立透明。 聘请与项目方无直接经济利益关联的独立第三方专业环保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报告及其摘要应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全面公开,并提供合理的公众意见反馈期。邀请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独立专家委员会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或投诉渠道,接受公众对项目环境表现的监督和举报。

辨别“漂绿”:消费者与企业共同的责任



始祖鸟事件再次将“漂绿”问题推向台前。所谓“漂绿”,是指企业或组织通过虚假宣传、模糊信息或选择性披露等手段,营造其环保或可持续发展的假象,以误导消费者。例如,H&M曾因其“环保标签”被指控误导消费者,其“Conscious”系列被质疑实际环保效果有限,却以此吸引消费者支付更高价格。



作为消费者,我们必须擦亮眼睛,提高对“漂绿”行为的辨别能力。这包括:

关注具体数据而非模糊口号。 企业声称环保时,应要求其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和第三方认证。

警惕“选择性披露”。 企业可能只强调某个环保亮点,而掩盖其整体环境表现的不足。

了解产品全生命周期。 一个产品的真正环保性,需从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的全过程来考量。



对于企业而言,避免“漂绿”的根本在于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真正融入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而非仅仅作为营销的“点缀”。这意味着,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物流配送、废弃物管理,都应贯彻绿色低碳原则。九毛九集团在餐饮业的ESG实践,通过优化供应链、减少食物浪费、推广环保包装等,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可持续发展内化为品牌核心竞争力。

始祖鸟的“高原课”:启示与行动


始祖鸟的“高原焰火”事件,最终以致歉和承诺补救收场,这无疑是社会各界共同监督的结果。它警示所有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和品牌曝光的同时,必须将生态保护和社会责任置于更高的优先级。


对于企业而言,这场事件的启示是深远的。它要求企业在进行任何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前,必须进行彻底、透明、多方参与的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同时,应将环境和社会责任融入品牌基因,而非仅仅作为营销工具。这包括投资于绿色技术创新,建立可持续的供应链,并积极参与当地社区的生态保护和文化发展项目。

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也有责任通过我们的选择和行动,推动企业向更负责任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主动选择那些真正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品牌,积极参与环保监督,并传播正确的环保知识,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消费环境。

喜马拉雅山脉的雄伟与脆弱,不容任何“艺术”或“营销”的轻视。愿这场风波,能成为所有品牌深刻的“高原课”,让更多企业意识到,在地球家园的广阔舞台上,唯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赢得真正的掌声与尊重。

Tags: 蔡国强  致歉信  环保  生态边界  始祖鸟  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