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洞察 >

抄袭成风!别让“网络搬运工”砸了短视频的舞台

来源:北京晚报|殷呈悦 2020-11-15 21:12:14 阅读:

提要这一创作团队“硬刚”网络搬运工的经历,获得了不少网友点赞“撑腰”。...

这几天,成都短视频创作团队“硬核不软的班班”遭遇侵权,引发业内关注。该团队用感情戏、谍战戏等方式表达科普知识,制造了不少爆款。然而,其原创视频内容遭遇其他账号“搬运”,用于商业推广,且并未注明创作来源。该团队向微博平台投诉,并准备起诉。如今,涉嫌侵权的相关视频已被删除。

这一创作团队“硬刚”网络搬运工的经历,获得了不少网友点赞“撑腰”。据报道,盗用、抄袭原创短视频现象非常普遍,短视频搬运已经形成黑灰产业链。有的商家搜集大量原创视频内容,打包在电商平台出售;在QQ群等一些网络社交场所,也有人分享影视剪辑、搬运、申诉等技巧,还有人专门开发“去水印”小程序。

作为内容传播新方式,短视频带着更加直观和活泼的表现力基因,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高地。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商机,面对一个个短视频爆款,网络搬运工也动起了变现“歪脑筋”。无论视频平台还是社交场所,在他人原创视频基础上“二次创作”、合成新视频并打着“原创”标签的案例比比皆是,未经允许直接“搬运”他人短视频的也不在少数。


此次,成都短视频创作团队遭遇侵权的经历,再次说明短视频已成为内容侵权的“重灾区”。去年4月,因创作的短视频被用作宣传广告,一名网友将运营商告至海淀法院,法院判决该公司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50万余元,创下了当时单个短视频判赔金额最高的著作权维权案。

对于不少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短视频来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几分钟的呈现背后,可能是数十个场景的切换,是从早到晚、跨越数天的拍摄过程,凝聚了主创团队的集体智慧。然而,在黑灰产业链的助推下,抄袭或挪用这些短视频,却是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不仅不费吹灰之力,而且成本相对低廉。若任此乱象野蛮生长,不仅会一再打击视频作者的创作热忱,扰乱公平创作的基本秩序,也会破坏短视频业态的良好氛围。

短视频的荧屏,不能成为内容搬运工的“新大陆”,必须驱逐抄袭挪用等侵权“表演”。面对新生领域的新问题,行业治理也要学会使用“新式武器”。一方面,监管部门要提高技术手段和筛查速度,依据逐渐完善的法律条款,对业内侵权行为做到查实一起,严惩一起;另一方面,短视频传播平台也要加强大数据算法,完善侵权处理机制,通过限流、下架、封禁账号等方式,对盗用他人视频的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去年4月,因其创作的短视频被擅用宣传广告,一名网友将运营商诉至海淀法院,法院判决公司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50万余元,创下了当时单个短视频判赔金额最高的著作权维权案。依法维权,才能保障短视频原创的正当权益。

5G时代已经到来,短视频领域或将因此注入更多动力。在此背景下,规范业内创作秩序,尽快将内容创作纳入正轨,对于全行业的健康发展显得更为必要。别让短视频成为内容搬运工的“避风港”,小心内容搬运工“砸了”短视频的舞台。

来源 北京晚报|记者 殷呈悦


Tags: 舞台  砸了  短视频  网络  抄袭  成风  搬运工 

上一篇:藏在万亿小家电市场里的另一个美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