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 > 资讯 >

微信广告生态变现持续增长,背后的技术亮点有哪些?

来源:腾讯广告 2025-09-16 20:42:52 阅读:

提要腾讯2025年Q2财报显示,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0%至人民币358亿元。...

过去一年,微信广告正在为近800万生态合作伙伴注入成长能量,帮助开发者和创作者提升商业化收入。

9月10日举办的2025微信广告生态合作伙伴大会披露了一系列亮眼数据:

今年8月,小游戏变现开发者数量较1月实现双位数增长;1到5月在投小游戏数量同比增长165%,IAA 广告主数量增长190%创新高。纯IAA小游戏的收入占小游戏流量主总广告规模的比例已达70%,成为变现增长引擎。

微信短剧小程序已实现日均变现收入达千万级,平均每周诞生一部千万级变现爆款。过去半年内微信短剧小程序开发者数量增长超40%,近一年小说小程序广告变现规模增长12倍。

2025年8月,日均发布图文的创作者数量同比去年增长显著,图文日均阅读量同比增长3倍以上。

……

腾讯2025年Q2财报也指出,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0%至人民币358亿元。电话会提及,本季度视频号和小程序营销服务收入均同比增长约50%、搜索收入同比增长约60%。

微信广告不断优化技术,在守护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做好商业化。这些技术具体是怎么实现的?我们和微信广告负责生态变现的团队聊了聊。

1. 拼图广告

大会提到,激励广告的形态逐步迭代,持续提升用户转化意愿,eCPM提升超45%,新规格的引入带来百万级的消耗提升。

激励广告是一种广告形式,用户可以选择观看广告,以换取应用程序或游戏内提供的特定奖励,过往以视频形态为主。为了满足广告主在激励广告位投放图片素材的需求,同时让激励广告更好玩、更有趣,微信广告推出了“拼图广告”这种操作简洁、用户体验又有趣的样式,用户可以在等待广告的时间里完成一张拼图。

这个互动形态的背后,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框架,微信广告需要考虑到图片切割效率,碎片大小和拼图难度等多种因素,实现广告素材自动切割、用户点击碎片进行拼图、还原一张完整广告图片的互动流程。

在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要想让用户顺利看到广告并且完成像拼图这样的复杂互动,同时兼顾到微信跨平台属性,微信广告在小程序通用的文本视图容器上进行升级,构建高性能跨端渲染引擎,实现多场景的高效渲染。

2. 试玩广告

试玩广告也是在小程序内变现效率和互动率很高的广告形态。用户可以直接在广告界面上手试玩微信小游戏,体验感拉满的同时,提高广告转化。目前,小游戏试玩广告的eCPM较非试玩增加了55%,头部集团渗透率达85%。以“毛线解压馆”为例,其试玩广告日耗超10万,占比总投放的80%,CTR对比其他激励广告增长5倍。

这个形态在近期迭代的一大技术难点在于开发引擎的适配。考虑到游戏在不同的开发引擎上构建,微信广告开发了“快适配转换工具”,支持Unity、Cocos、Laya等多种引擎,开发者一键即可把投放素材转化成投放素材。而为了减少用户试玩时的卡顿情况,微信广告也通过预下载、秒级唤起和多种渲染技术,极大程度地缩减了渲染耗时,实现用户“即开即玩”。

3. 稍后再玩

为了让变现可持续,生态更健康,微信广告不会只是单纯考虑商业变现的因素,也会不断在产品细节上打磨用户体验,帮助开发者获得更多和用户充分互动的机会。

比如用户在玩A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收到B游戏的广告,微信广告也充分考虑到了用户“两种都要”的可能,推出了“稍后再玩”的功能。用户在广告场景中点击该按钮,该游戏便会加入微信小游戏的列表当中,后续再通过服务号进行提醒。

其技术难点在于,系统在用户点击“稍后再玩”时已经记录过广告点击行为,当用户再次进入前序标记的游戏,系统需要将后续的互动行为和原来的广告进行关联和记录,以准确归因本次投放带来的完整转化。微信广告在后台对数据链路进行改造升级,针对稍后再玩这类延迟转化的行为构建新的数据关联方式,让广告数据的流转和用户行为的归因变得更为顺畅。

虽然“稍后再玩”在测试阶段的广告效果指标仍有优化空间,但由于取得了用户正向的体验反馈,整体提升了用户留存游戏的意愿,该功能最终得以上线。微信广告日常也会充分考量用户对广告的“负反馈率”,并结合多方调研和测试持续听取优化建议。

未来,微信广告还将推出激励直玩的模式,在激励广告页面即可试玩并获得奖励,在试玩结束后提供稍后再玩的选项,有机达成最短链路的丝滑体验,助力转化最大化。

4. 智能托管能力

可以看到,广告商业变现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这也是微信广告持续思考的技术命题。

以短剧或小说的变现为例,用户往往需要通过观看激励广告才能解锁后续情节。过往是”一集一广告”,但微信广告发现,如此激进的变现模式不仅影响用户观看体验,也会导致用户流失和生命周期价值缩短。因此,微信广告为开发者设计了智能托管模式,结合内容特点、用户偏好、场景差异等要素,通过AI模型动态预估用户的内容消费意愿和商业价值,定制最适合用户的变现方案,让用户更愿意深度看剧的同时,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

这样一来,用户可能连看几集才收到一个激励广告,广告密度下降,体感变好。随着用户停留时长提升,广告总量仍会上涨,开发者总收益也随之变高。模型通过广告密度、广告时机、广告时长等精细化调优,实现了开发者变现收益和用户阅读体验之间的最优解。据悉,开发者在采用智能托管模式后,用户时长和变现收益提升超6%。

微信广告也提供了免广告券的形式,用户可以通过低价付费免广告的形式获得清爽阅读体验,同时为开发者带来“广告+付费”最大化收益。开发者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开发接入,便可以在后台一键开启该功能,实现自动定价、自动选择出券时机的动态策略。

有了智能化的托管能力,开发者可以把精力放在如何创作更吸引用户的好内容。进一步地,微信广告也通过产品链路的打通,让变现收益直接转为广告投放金,原本超过半个月的资金周转时间大幅缩短到T+2,让开发者不再为账期所困。

5. 公众号广告

除了在激励广告上充分助力开发者变现,提升用户体验,微信广告也在为创作者提供更高效的变现场景。微信广告最近推出的公众号留言区广告提供了一种更少打扰用户阅读体验的变现形式,同时进一步优化广告形态链路,广告eCPM较去年8月同比增长超过20%。

微信广告也尝试以AI能力,在提升创作者的变现效率的基础上兼顾提升用户体验。比如正在灰度中的文中AI引言功能,能结合当前用户正在阅读的公众号内容,用大语言模型生成一句广告引言,让文中广告的效果体验更佳。

上述生态变现能力只是这个庞大生态系统健康运转的一个外在表现。其内核是一个精妙的共赢模式:用户从好玩有趣的互动形式中获得“于我有益”的信息;开发者与创作者在广告变现中获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收入来源,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作品。这样的循环,才能让广告、用户、生态合作伙伴三方都受益。而技术作为底层基础,不断提升这一过程的效率与体验,让微信广告成为商业变现不可或缺的存在,进一步扮演持续激励创新、反哺生态繁荣的重要角色。

Tags: 技术亮点  微信广告  微信  广告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