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 > 资讯 >
公测首款无人机,创始人抛撒百元大钞庆功,影石迫切想成为下一个大疆
来源:腾讯新闻潜望 顾翎羽 2025-08-26 01:24:26 阅读:
提要双方交手,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自然交汇。...

" 场面的豪气让人想起十多年前大疆年会抽奖大手笔送了十台奔驰 ",有人这么形容 " 影石撒币 "。8 月 14 日,影石创新开始公测首款无人机产品,为了庆功,创始人刘靖康在公司二楼抛撒百元现金,视频里,红色纸钞漫天飞舞,台下员工拥挤哄抢。
尽管 " 撒币 " 的动作陷入非议,但影石和刘靖康借助这一事件,迅速向外界传递出这家成立不过十年、刚刚上市不久的深圳公司,从相机杀入无人机领域——同城企业大疆,已经在这个行业深耕数十年,看上去城池永固、坚不可摧。
挑战大疆的举动,在资本市场得到了热烈回响。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影石股价连续两日 20% 涨停,最大涨幅超 75%,市值一度突破 1200 亿元。
刘靖康和他大学创业时成立的影石创新(688775.SH)无疑是科创板当下最热的宠儿。这家做全景相机起家的深圳公司,在今年 6 月上市后的两个月时间里,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超 500%,PE 达到 170 倍,而同类公司常态下只有 20-30 倍。
股价飞升,升的是外界对其新业务的预期。8月 14 日,上市后急需新故事的影石杀入无人机赛道,其和第三方合作生产的首款全景无人机产品影翎 Antigravity A1 开启公测。这也意味着影石将正面挑战该品类的统治者大疆。
大疆——这个最新估值 1600 亿元、但年营收和利润是影石十倍的对手,面对竞争也毫不手软,几乎就在同一时刻发布了其首款全景相机 Osmo 360。
大疆曾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许多大疆出走的创业者,即使创业也会主动避开大疆的业务。影石能成为下一个大疆吗?腾讯新闻《潜望》通过供应链和经销商处获得的消息显示,大疆做全景相机和影石做无人机的团队都大量招聘过对手团队的人。双方现已在研发、营销、渠道销售、产品策略等一系列布局上,展开正面交锋。
对影石来说,窗口期有限。一位熟悉影石的行业人士评价,影石和大疆营收差 10 倍,估值同一体量。这意味着其在一个竞争烈度上升的市场里必须加速攻城略地,拿出成绩向外界证明自己并没有被高估。
大卫挑战歌利亚巨人,这是观众和资本市场最爱看到的故事。面对市场霸主大疆,影石能否撕下一块无人机市场,又能否守住全景相机腹地。这将决定影石是否配得上千亿元的估值。
01 同时进攻不是巧合
在巨头林立的中国智能硬件战场上,影石创新的故事被认为是一场 " 资本重注年轻人的胜利 "。创始人刘靖康年少成名,在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读书时仅凭听音就破译了周鸿祎的手机号。2015 年,IDG 资本找到刚刚大学毕业的刘靖康,给了他一笔钱资助其创业成立影石创新。两年之后,影石创新登顶全景相机细分领域全球出货量首位。
接近刘靖康人士告诉腾讯新闻《潜望》,能够快速崛起,影石主要做对了三件事,首先,开辟了一个新蓝海赛道,避开和巨头正面竞争。当传统相机们都在比拼硬件参数时,影石捕捉到 " 普通人不会用专业软件剪辑全景视频 " 的用户痛点。接下来,它通过一系列软件和生态创新,将复杂的技术变得简单可得,因此也踩中了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趋势,本质更像一家以硬件为载体的软件和生态公司。最后,影石从创立之初就瞄准全球市场,海外营收目前占比超七成。
观察影石的发展史,其与大疆有诸多相似:两家都扎根深圳,同属智能硬件领域,均在各自赛道成为全球领军企业,创始人也都以追求极致产品而著称。
两家逐渐长大,相遇只是时间问题。在无人机业务上,双方备战始于五年以前。
一位大疆前员工告诉腾讯新闻《潜望》,大疆做全景相机、影石做无人机,当时都曾大量甚至是成建制地挖过对方公司的员工,因此竞争从来都是剑拔弩张,摆在台面上的。
影石为什么要做无人机,创始人刘靖康在新品公测后以发朋友圈的形式做了个解释。他说,一是因为公司使命愿景驱动,二是看到有大量客户需求未被满足,有机会创造市场增量,三是这个业务会牵引公司成长,锻炼十二边形能力。
这段话实际揭示了影石的核心挑战与选择。
影石需突破增长瓶颈。影石的主要产品是全景相。招股书显示,影石在该市场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该行业全球整体规模较小,2023 年约为 50.3 亿元,影石的市占率已经达到 70%,进入一个更大、但技术相关的市场是必然选择。
刘靖康提到构建十二边形能力,说明其愿景很可能是打造一个 " 影石生态 "。无人机不仅是影石将技术价值规模化的理想载体,也是这块生态必须补上的一块拼图。
一位影石核心供应商高层向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他认为,影石进军无人机领域实则是其产品线的自然延伸。以往的相机需要借助无人机才能完成空中动态拍摄,而影翎的推出,意味着这类产品正逐渐走向大众化,从极客群体拓展至普通消费者,让更多人能够在旅游、家庭记录等场景中轻松使用,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在他看来,影石此前之所以未正式推出相关产品,一方面是为了打磨产品,另一方面也受制于资金条件,而目前公司上市后已具备扩展能力。
从大疆的视角来看,在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据七成份额,虽然地位稳固,但近年已经被诟病为 " 挤牙膏式 " 创新,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同样是必然选择。
双方交手,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自然交汇。
02 蛋糕可能做大,价格战也可能发生
面对强大的对手,刘靖康今年曾在影石内部强调,影石需要全面备战。
大疆的体量约是影石的十倍。2024 年财报数据显示,大疆全年营收突破 800 亿元,净利润达 120.56 亿元,同期影石营收为 55.74 亿元,净利润为 9.95 亿元。
影石不能偏安于全景相机,必须向外扩张。目前,影石的动作可以概括为调整产品策略、加大研发和营销力度、同时扩张渠道。
财报数据显示,影石 2025 年一季度营收为 13.55 亿元,同比增长 40.7%,增速落后于此前增速 65.25%,同时,归母净利润由下滑至 1.76 亿元,同比减少 2.5%。公司称,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续推进全新产品线开发、关键技术升级及技术版图拓展,导致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除了加速投入产品和研发,和大疆相比,影石同时还需要加速补齐渠道和销售能力,
腾讯新闻《潜望》查阅双方官网社招信息发现,目前大疆官网发布 341 个职位,其中技术类 226 个,占比 66%;影石官网发布 619 个社招职位,其中技术类的 280 个,占比 45%;销售 / 市场 / 电商类的 146 个,占比 24%。
腾讯新闻《潜望》从影石渠道处获得的消息显示,影石目前正在发力线下零售门店体系,尤其是加速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 mall(购物中心)店。以某新一线城市为例,影石到今年年底规划中的门店数将是去年同期的 3 倍。
据雷峰网报道,大疆前员工、原隶属于大疆前销售副总裁袁栋团队的张博也于今年上半年加入影石,出任中国区销售负责人。目前张博正着手对影石的经销商体系进行大幅调整和布局,并优化了代理商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从营销的角度看,尽管刘靖康曾经表示,影石不打价格战,但是在大疆推出 Osmo 360 的第二天,影石主力产品 X5 便宣布降价 500 元,同时附赠相关权益。
前述供应商高层表示,影翎无人机开售后,他认为价格战发生也只是时间问题。不过,从产业发展趋势来说,价格战也是让这些产品走向大众市场、实现规模增长的必经之路。
因此,影石和大疆并不是零和博弈。
刘靖康也曾表示,双方的竞争是对市场活力的激发。虽然存在竞争和产品重叠,但仍有机会在创新玩法、用户体验和内容生态上实现差异化突破,推动行业成长。
03 能够和大疆一起比较,影石就已经赢了
虽然双方同时进入对方腹地,但是影石需求更迫切,攻势明显。
多位投资人向腾讯新闻《潜望》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影石上市后需要新故事讲给市场听。对年轻的影石来说,不论能够从无人机市场里切走多大的蛋糕,能够和大疆被放在同一张牌桌上比较,就已经赢了。

一位熟悉影石的投资人告诉腾讯新闻《潜望》,影石能够和大疆比较,对其至少有两重意义。首先,如果影石只做全景相机,想象空间就是有限的,一旦被放入无人机的广阔赛道里,影石的故事就变成了 " 切分万亿级市场蛋糕 "。这彻底改变了它的估值逻辑。
更重要的是,影石是一个新品牌,能够被与行业霸主大疆相提并论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这意味着影石已经从 " 泯然众人 " 跃升到了 " 潜在挑战者 " 或 " 领导者 " 的位置,相当于大疆免费为影石进行了品牌背书。
在这场进攻里,双方的打法并不相同。
大疆与其创始人汪滔都极具神秘感。汪几乎从不公开亮相,网络上也难寻其真实影像。大疆虽是一家 C 端企业,却异常低调。在产品层面,公司遵循第一性原理,坚持自研芯片等核心环节——虽然几乎不宣传。
影石和其创始人刘靖康则截然不同。刘靖康年少成名,一直活跃于公众视野。
企业基因不同,决定了它们扩张路径与应对挑战的方式不同。
大疆是极致技术路线,其具备开发高性能全景相机的技术能力,但影石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软件与生态之上——通过低门槛剪辑工具、AI 创意功能和活跃社区,构建起内容创作壁垒。大疆在营销上的低调完全不像一个消费者业务的公司,尽管今年以来,大疆也明显加强了对线上广告的投放,但是其需要补齐思维用户体验与社区运营能力,这一难度远超出技术本身。
影石是生态化打法。从目前释出的信息看,影石切入无人机赛道选择的也是以 360 度全景技术作为核心差异点,这一技术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无人机受限的视觉盲区问题。配合这一主体产品,影石还开发了第一视角的飞行眼镜设备。
可以预见,无人机的可靠性与安全仍旧是其面对的关键挑战,但影石进入新领域的策略不会依靠硬件性能的碾压,而是通过找到差异化需求,构建一个易于上手、富有创造力的生态,降低用户体验和创作的门槛,最终依靠生态和社区优势在新领域站稳脚跟。
04 影石的窗口期有限
不过,影石的新对手并不仅有大疆。
市场上越来越拥挤。8 月 20 日,做扫地机起家的追觅科技确认,将拓展无人机业务。此前,追觅已经确认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布首款运动相机。
硬件厂商正变得彼此更相似。背后的原因有多重:智能硬件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平台的较量。一旦在某一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拓展至其他相近场景是自然选择。几乎所有企业都会面临主营业务增长放缓的压力,开辟新增长点成为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消费电子需求正朝着 " 全场景 " 发展。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设备,而是期待无缝衔接的完整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构建生态闭环。此外,中国已建立起成熟高效的供应链网络,强大的制造能力显著降低了企业跨界的试错成本。
因此,内卷的中国智能硬件行业正在事实上迎来一场 " 三项全能 " 式的淘汰赛。比赛的三项内容是: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构建软硬一体生态、在海外市场实现新增长。任何一项存在短板,都可能出局。
大疆、影石这类企业,原本凭借在全球小众市场的绝对优势,依靠海外高利润避开了早期的混战。但随着跨界竞争者不断涌入,再没有谁能够躺在小众赛道里安逸赚钱。置身事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8 月 22 日,在市场高昂热情下经历一周的狂飙突进后,影石股价连续第二天下跌,报收 264.99 元,最新市值回落到 1026 亿元。
封面:影石首款全景无人机产品影翎 Antigravity A1 已开启公测。图源:影石官网
下一篇:南都,中国一级广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