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 > 头条 >

亚洲品牌大赏:2025 TTBrand中国品牌500强发布,深度解码品牌生态进化

来源:亚洲品牌大赏 2025-08-29 02:12:06 阅读:

提要8月28日,2025 TTBrand中国品牌500强榜单在韩国釜山发布。...

中国品牌与时代的共鸣,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全球商业的格局,其深深扎根于改革、创新与全球化进程。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制造代工”,到如今引领智能终端、新能源、数字服务的“中国智造”;从借鉴国际品牌经验,到自主构建具有文化内涵与科技魅力的品牌生态——中国品牌步步为营,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更在全球价值链中持续向上攀升。华为、比亚迪、海尔、大疆……这些名字背后,是持续的技术攻坚、是对品质的执着,更是中国文化与创新理念的世界回响。

如今,中国品牌已进入高质量、可持续、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它们以绿色技术响应“双碳”目标,借数字化转型重构消费体验,更以东方智慧融合全球视野,参与甚至主导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

8月28日,TAOTIE国际品牌研究院独家编制的2025年度TTBrand中国品牌500强榜单,在韩国釜山举办的首届“亚洲品牌大赏”中全球首发。本届亚洲品牌大赏以“亚洲品牌,价值进化”为主题,恪守“洞察品牌价值,彰显亚洲力量”的核心宗旨,致力于打造亚洲乃至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价值评估与传播平台,深入挖掘亚洲品牌的文化内涵与全球化动能,推动亚洲品牌迈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本次发布的TTBrand中国品牌500强榜单突破单一维度局限,综合营收能力、品牌价值、创新投入与社会贡献等多元指标,旨在科学、全面地呈现中国品牌的发展成就与格局变迁。

本次榜单遴选的500个品牌覆盖全国32个省市行政区,充分展现中国品牌的区域协同活力。其中,长三角(125个品牌)、京津冀(120个品牌)、粤港澳大湾区(95个品牌)三大经济引擎区域表现尤为突出,合计上榜品牌340个,占比达68%,成为引领中国品牌升级的核心集群。

以下是2025年度TTBrand中国品牌500强榜单解读,让我们共同探寻中国品牌的发展路径与其背后的价值逻辑。

01

2025年度TTBrand中国品牌500强解读报告

在TTBrand中国品牌500强榜单中,北京、广东、浙江、贵州四地的品牌分别占据前十席,其中北京囊括6席,广东揽下2席,浙江和贵州各占据1席,展现出不同地域的产业特色与品牌竞争力。

华为位居榜首,源于技术创新、生态构建与品牌战略的协同。其坚持年销售额 10% 以上投入研发,在智能终端及全场景生态领域保持竞争力。作为全球率先推出商用三折叠屏手机、实现消费级卫星通信的企业,以颠覆性创新重塑行业标准,巩固“科技标杆”地位,提升品牌辨识度。Mate系列、鸿蒙系统等核心产品,凭尖端技术与优质体验赢得全球认可,助力其拓展市场。

紧随其后的是字节跳动。近年火遍国内外的字节跳动,凭借硬核技术和巧妙布局全球化打响品牌。旗下TikTok 用户超20亿、覆盖150多国,风靡纽约、伦敦、里约热内卢的年轻人。其走红靠强算法与本土化:AI 助力创作(如自动生成脚本),印尼签顶流、土耳其适配宗教审核、拉美建创作基地,形成“全球平台,本土表达”特色。这既推中国文化出海,又展各地风情,让TikTok成“最懂世界的中国应用”,尽显字节跳动对全球化中文化融合与用户需求的精准拿捏。

随着全球顶级银行品牌达到新的高度,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继续在品牌价值排名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前十榜单中,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分别占据第三位和第十位,其品牌实力的稳固,源于对实体经济的深度赋能与全球化服务网络的持续拓展。

工商银行以“全球最大银行”的体量夯实品牌根基,2024年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在新能源电站、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融资规模居全球同业首位。建设银行则以“科技+普惠” 双轮驱动品牌升级,2025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服务小微企业超150万户。

依托社交与数字内容、广告与数字营销、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和前沿技术投资,腾讯形成了“流量+技术+资本”的协同效应,其2024年总收入达6602亿元,同比增长8%,国际游戏收入占比超20%,在此期间,品牌价值与评级不断跃升。如今,腾讯继续积极发力“媒体和娱乐”和“商业科技与服务平台”两大赛道,是强品牌努力寻找未来增长新空间的成功典范。

在品牌建设方面,中国移动、贵州茅台、国家电网、阿里巴巴和小米各有建树。

中国移动构建了“1+4+4”特色战略品牌体系。“中国移动”作为企业主品牌,是体系核心,彰显综合实力与整体形象。“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移动爱家”四大客户品牌,精准锁定不同群体,实现客户细分。“咪咕”“移动云”“梧桐大数据”“九天”四大产品品牌,聚焦新兴业务,拓宽品牌边界与价值,满足多元需求。

贵州茅台以“文化赋能+品质坚守” 筑牢品牌根基。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标杆,其始终以“酿造高品位的生活”为品牌理念,通过打造“茅台文化体验馆”“茅酒之源”等文化 IP,将传统酿造技艺与东方美学深度融合。同时,推出“生肖酒”“纪念酒”等限量系列,以稀缺性强化品牌高端属性,还通过参与国际烈酒展会、设立海外品鉴中心,让“中国茅台,香飘世界”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国家电网以“绿色发展 + 责任担当”塑造品牌内核,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融入品牌建设,围绕新能源转型,打造“国网绿电”品牌标签,通过特高压输电项目、充电桩网络建设等实体布局,传递“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理念。此外,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在海外电网项目中输出中国技术标准,以“可靠、绿色、智能”的品牌形象,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与引领者。

阿里巴巴以“生态协同 + 科技驱动”拓展品牌维度。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核心,构建起涵盖电商(淘宝、天猫)、云计算(阿里云)、本地生活(高德、饿了么)的品牌生态矩阵。通过“双 11”“618”等消费IP强化用户心智,依托达摩院的技术研发,将“科技赋能商业”的品牌主张落地到支付、物流、供应链等全链条,同时以“乡村振兴计划”“公益宝贝”等项目,赋予品牌更多社会责任内涵。

小米以“极致性价比+生态互联”打造品牌竞争力。秉持“为发烧而生”的初心,从智能手机延伸至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多品类,通过“小米之家”线下渠道与线上商城联动,构建“人车家全场景”品牌生态。其“高性价比”标签精准触达大众消费群体,而与徕卡合作、推出折叠屏手机等举措,则不断提升品牌高端化形象,同时以MIUI系统为纽带,让 “科技改变生活”的品牌承诺贯穿用户体验始终。

从各省市行政区上榜数量来看,北京有112个品牌上榜,优势显著。北京作为众多央企、国企总部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丰富的资源与政策支持,为品牌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例如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大型央企,凭借强大的产业实力与广泛业务布局,提升了北京上榜品牌的整体影响力。

广东以65个紧随其后,这里是创新与制造业的前沿阵地,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引领潮流,众多中小企业也依托产业集群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品牌矩阵。

上海则有61个上榜,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金融、贸易、科技等领域高度发达,其上榜品牌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如浦发银行、宝武钢铁等。

浙江有41个,浙江商业氛围浓厚,民营经济活跃,阿里巴巴等企业在电商、金融科技等领域开疆拓土,带动众多相关产业品牌成长。

湖南、江苏、福建、香港均有20余个,这些地区品牌各有特色,湖南在工程机械等领域实力强劲,三一重工便是代表;江苏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福建的鞋服、建材等产业闻名遐迩;香港则凭借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在贸易、航运等领域的优势,孕育出众多知名品牌。

台湾、山东、四川和安徽分别有 19、16、13和12个品牌上榜,台湾地区在电子科技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台积电等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举足轻重;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像海尔、海信等品牌持续焕新;四川在白酒、电子信息等产业表现突出,五粮液、长虹等品牌家喻户晓;安徽则以酒类、能源、汽车、食品饮料产业为支撑,奇瑞汽车、古井贡酒、洽洽食品等品牌展现出强劲实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澳门共有 7 个品牌上榜,分别是澳门银河、金沙中国、美高梅中国、永利澳门、新濠博亚、澳博控股和南光集团。

其中,澳门银河、金沙中国、美高梅中国、永利澳门、新濠博亚、澳博控股这六个品牌均属于休闲旅游领域,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整合能力、高品质的休闲娱乐服务以及独特的文旅融合模式,成为澳门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助力澳门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而南光集团则以多元化经营为特色,业务涵盖能源、物流、酒店、地产等多个领域,在保障民生供应、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展现出综合型企业的强劲实力与广泛影响力。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上榜的500个品牌涵盖了46个行业,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多元性与活力。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金融行业,共有53个品牌上榜,体现出其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为社会资金融通、资源配置等提供关键支持。各大金融机构凭借专业的服务、稳健的运营以及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在满足企业和个人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塑造了自身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在众多行业中,有21个行业的上榜数量≥10个,除金融之外,其他行业按上榜数量排序依次是:

食品饮料行业(39个),伊利、农夫山泉等品牌以高品质产品与深厚品牌文化,深受消费者青睐;

传媒与娱乐行业(33个),湖南卫视凭借优质内容创作稳居行业前列,小红书以潮流分享社区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指南,蓝色光标则在营销传播领域展现专业实力;

能源行业(24个),国家电网以全球领先的输电技术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宁德时代凭借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引领新能源产业变革,南方电网在智能电网建设与区域能源协同方面成效显著;

酒类行业(22个),除茅台外,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品牌传承酿造工艺,打造独特酒文化;

科技行业(22个),华为在 5G 通信与智能终端领域持续突破技术壁垒,阿里巴巴以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深度求索凭借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推动行业创新升级;

汽车行业(22个),比亚迪等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医药生物行业(22个),在健康需求增长与科技创新推动下,同仁堂和白云山等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医药研发与生产水平;

电子行业(21个),台积电和京东方等企业在显示技术等领域不断创新,提升中国电子产业竞争力。

此外,家电、休闲旅游、多元化、机械、零售、零售/服饰、交通运输、生活服务、房地产、航空服务、建筑工程和物流也均有十余个品牌上榜。它们在各自领域稳健发展,共同构成中国品牌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21个行业品牌加起来共计402个,占总榜单的80.4%,成为支撑中国品牌价值体系的核心力量,反映出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过程中,优势产业持续巩固与拓展品牌价值的良好态势。

纵观榜单,还会发现亮点之一在于老牌与新锐的精彩共舞。

中华(烟草)、格力、娃哈哈等国民级品牌,如中流砥柱,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蜕变新生,凭借深厚的底蕴与持续的精进,牢牢占据市场高地,承载着消费者的集体记忆与深厚信赖。

与此同时,一股锐不可当的新势力正蓬勃涌现:人工智能先锋深度求索、跨界造车的科技巨头小米汽车、休闲零食新贵鸣鸣很忙、引爆潮流的新式茶饮霸王茶姬、深耕数字科技的宇数科技……

这些新锐品牌以敏锐洞察捕捉市场脉搏,凭借颠覆性创新与精准定位,为整个中国品牌生态注入强劲的新鲜活力。老将的坚守与新秀的锋芒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中国品牌迭代升级、生生不息的壮丽画卷。

而榜单更澎湃的脉搏,则来自中国品牌扬帆出海的壮阔航程。这股席卷全球的“东方巨浪”,在数据中激荡回响:

华为,以千亿级海外版图(2024年海外收入2318.29亿元,占总营收26.9%),在欧洲、中东、非洲市场开疆拓土(如欧非中东市场收入1483.55亿元)。其5G通信与智能终端双剑合璧,持续巩固全球科技巨擘的王者地位。

字节跳动(TikTok),海外业务狂飙突进(2024年收入增长63%至390亿美元,占总收入约1/4),席卷全球社交媒体,以颠覆性的短视频浪潮俘获亿万海外用户心智,成为不可忽视的超级力量。

比亚迪,海外战报捷报频传(2024年境外营收约2218.84亿元,同比劲增38.49%),足迹遍及全球百国,更在俄罗斯、新西兰、哥伦比亚、东南亚等地横扫新能源汽车销冠宝座,强力驱动中国智造驶向世界舞台中央。

小米,海外疆域持续扩张(2024年境外收入1533亿元,占比41.9%),智能手机雄踞全球56国市场前三,在非洲、东南亚、中东份额节节攀升(分别达11.3%、16.1%、18.6%),手机、AIoT、互联网生态在海外遍地开花。

OPPO,作为出海阵营的隐形冠军,始终以惊艳影像与时尚美学,在东南亚、印度等市场圈粉无数,展现中国设计的全球魅力。

这组星光熠熠的出海舰队,正以雷霆之势,将中国品牌的影响力深深刻入亚洲版图与世界版图。

02

完整榜单

03

关于TAOTIE 国际品牌研究院

TAOTIE 国际品牌研究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际化战略枢纽,以国际及区域品牌生态为核心研究标的,通过多个细分领域的专项研究,深耕品牌发展动态的全景式调研与多维度分析,形成了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研究体系。

在品牌价值评估领域,研究院专业研编并定期发布涵盖品牌价值百强、区域市场影响力、新兴品牌成长潜力指数等系列榜单。榜单数据覆盖多个国家的市场样本,采用融合财务表现、消费者认知、社会价值贡献的评估模型,结果常被业内作为品牌投资参考。

TAOTIE 国际品牌研究院同步提供的深度服务体系包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行业趋势解读报告、聚焦 ESG 与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竞争力提升方案、定制化的跨文化市场进入策略研究,以及实时更新的全球品牌数据库支持,助力品牌实现战略升级与稳健增长。


Tags: 品牌生态  亚洲品牌大赏  TTBrand  中国品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