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 >
一天卖了200亿,垄断流量、高抽成的李佳琦们还能走多远?
来源:琅琊公子 2021-10-29 17:07:11 阅读:
提要临近“双11”,风口浪尖直播圈又上了新高潮。...

临近“双11”,风口浪尖直播圈又上了新高潮。
最近这一周,先是李佳琦以106亿的带货战绩刷爆朋友圈,紧接着罗永浩受聘世界会长大会宣传大使的新闻上了热搜,一时之间,整个直播圈有走上巅峰的既视感。
要论2021年最火的圈子,显然不是娱乐圈,而是直播圈,这是一个网络红人、企业家、明星、主持人等蜂拥而至的新大陆。
从直播带货成绩来看,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罗永浩首秀成绩是1.1亿,黄子韬首秀成绩达到了2.3亿,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们联合直播首秀的成绩达到了5亿。
10月20日,双十一预售的第一天,直播带货的销售神话再一次亮瞎人的眼——第三名的雪梨成交额9亿,第二名薇娅是82亿,而第一名的李佳琦则高达106亿,李佳琦和薇娅带动的成交额接近200亿!
毫无疑问,遍地开花的直播带货已经成为时下消费的一种潮流形式,李佳琦、薇娅这样的超级个体也在不断创造商业奇迹。
但是深入考察整个产业链,就会发现繁荣景象下的直播行业依然泥沙俱下、问题层出不穷,品牌利润遭受盘剥、直播数据造假、假冒伪劣产品等各种问题此起彼伏。
而李佳琦、薇娅这样的头部直播,某种程度上已经垄断了流量,通过高昂的坑位费+抽佣成就了其自身个体的创富神话,但是对上下游的挤压、对商业生态带来的影响值得考量。
现实跑得太快,而规则尚未成熟,这就是直播行业的现状。野蛮生长之下,不由得让人产生一个疑问:直播带货的路究竟还能走多远?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1
品牌方的抗争
10月14日,国产护肤品牌玉泽被骂上微博热搜,同时上热搜的还有李佳琦和薇娅。
玉泽的一份声明催生了这个热搜,也揭开了品牌方与直播达人之间的恩怨和纷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去年 618 期间,由于玉泽店铺自播优惠力度比李佳琦直播间更大,双方解除了合作,玉泽转而投薇娅。但颇让李佳琦难堪的是,今年双 11 前,玉泽在薇娅直播间预告的优惠力度大于跟李佳琦合作期间。这引发了网友们的质疑,玉泽是否原本就不值那么贵?而作为一手带火玉泽的李佳琦,自然也受到牵连。
但事情至此并没有结束。玉泽在声明中提出,双11直播预告发出后,大量不知来源的微博、小红书、B 站等账号指责玉泽忘恩负义,让玉泽陷入舆论漩涡。这份声明似乎暗指李佳琦的粉丝在操控舆论。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场颇有槽点的口水剧,但本质上却是品牌与主播的利益之争。
直播带货能够火起来的原因,不是表演能力与销售技巧,而是产品价格的低廉。罗永浩进军直播带货时祭出了“全网最低价”的大旗,而有的商家为了借势营销,甚至打出了“低过老罗”的广告。
因此品牌要想走进直播间,必须最大程度压低价格,这个价格甚至必须低于其它任何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吸粉丝进来购买。
而玉泽和李佳琦解除合作的矛盾点,是玉泽店铺自播优惠力度比李佳琦直播间更大,如果大部分消费者都发现了这一点,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去李佳琦的直播间买呢?显然这直接触碰了李佳琦的利益。
还有另外一个案例,2019年李佳琦与兰蔻合作,但是兰蔻给他的价格要比其它渠道贵20元,当李佳琦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就宣布要封杀这个品牌。
对于品牌方来说,与这些头部主播的合作真是又爱又恨。一方面,这些头部主播等于流量、等于影响力、等于销售额;而另一方面,品牌方的利润生生被主播们切走了一大块。
据业内人士透露,根据品类不同,李佳琦和薇娅这类头部主播会收取 10 至 50 万元坑位费和 20% 左右的佣金。如果是国际美妆品牌,产品成本占 30% 左右,加上 4% 的天猫渠道费、1% 的物流成本、10% 左右的人工成本,到 6.5 折就基本无利润可赚,但国货品牌可以低至 3.5 折,所以主播的抽佣也会相应提高至 30% 左右。
低价、坑位、抽佣可以说是压在品牌头上的三座大山,最大限度挤压品牌的利润空间。
难怪有人调侃,在直播带货这条道上,品牌方实际是在给主播打工;品牌方担着甲方的虚名,忍受着乙方的地位。
日前在知乎上有个热门提问:《双十一预售李佳琦薇娅销售额近两百亿,头部销售额这么高会挤压平台中小商家流量吗?中小主播、商家怎么办?》,大量的回复都道出了当前商家的困局。

有人谈到:头部占据了流量入口,商家打不过要么就加入,要么就逃离,选择新路。这一方面需要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寻找多平台差异化的带货模式。一方面要做好产品与品牌自播,打造自有的品牌流量。
强大的带货能力,让李佳琦们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商品的定价权。但是,过高的抽成比例,其中的合理性已经引起业界质疑。
如前所述,李佳琦、薇娅一天内的成交额接近190亿元,已经超过大多数上市公司1年的营业额。从20%的抽成来看,两人一晚就能赚40亿。即便是打个5折,也能达到20亿。
一件产品到消费者手里,其中从制造环节到渠道、从物流到人工到产品门店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利润,但当前利润大头基本进了主播腰包,这真的合理吗?
有业界人士指出,直播带货过高的抽成比例其实是对整个电商供应链环节的压榨。
事情已经悄悄在发生改变——全网最低价,曾是头部主播赖以生存的命脉,如今,却渐渐在直播间消失了。
甚至有时候,薇娅、李佳琦直播间的价格优势不如店铺自播。
淘宝直播前负责人赵圆圆一直认为,店铺自播必然成为常态,寡头主播现象将慢慢淡化。据他分析,任何新兴赛道在 1.0 阶段,掌握了流量资源的一方,一定会先树立标杆,把流量和曝光度集中到头部身上,让大家知道做这行是有前途的。到了 2.0 阶段,平台要做规模,就会拿出相对普惠的机制。
是否有定价权,决定了李佳琦们能否处在价值链的顶端。但随着店铺自播成为常态,李佳琦们是否还能维持定价权,有了不确定性。
2
数据造假
如果说付出巨大的代价能让品牌主们有所得,还能让品牌主们忍受;但是如果品牌付出了代价,而完全没有预期收获,甚至血本无归,则会激起他们的愤怒。
直播带货看似十分火爆,但真正赚钱的是李佳琦们这些头部主播,而那些腰部与尾部主播们,为了招揽业务,使尽浑身解数来吸引品牌,于是在粉丝数量、观看人数、出单数量上大做文章。
据媒体记者调查,只需要花16元就可以让一个淘宝直播间观看人数增加10000人,数据造假的成本非常低。某品牌与叶一茜合作,直播间显示在线观看人数达到近90万,但是一款产品的成交不到10单。很多直播间看似粉丝几十万上百万,实际上却没有成交能力,这都是拜刷数据所赐。
去年“双11”,爆红的脱口秀演员李雪琴与杨天真的直播活动,直播间有311万观众,但据媒体报道只有不到11万真实存在,甚至评论区与李雪琴亲切互动的"粉丝"的评论,也绝大部分也是机器刷出来的。
除了“刷量”,还有“刷单”。一家企业联合邀请主播组织了一场扶贫公益直播,帮助销售当地农产品,交易额约为45万,而真实销售额仅有10万,剩余35万则是刷单刷出来的结果。
有商家花费十万请著名主持人汪涵进行直播带货,当天卖出去了1300多单,但是申请退款的就有1000多单。还有一个品牌与小沈阳合作卖白酒,当天卖出20单,第二天退货16单。如此高比例的退货,背后就是虚假刷单。
甚至有品牌请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直播带货,花了60万的坑位费,实际成交额不到5万元,因此在网上声称:请明星直播带货就是被诈骗。
中消协发布的2020年"双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直播人气"雾里看花",观看人数吹牛、销售数据"注水"等"影响力"指标的造假,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
有行业人士称,整个行业都存在造假行为,如果不造假,数据就会变差,就没有商家投广告。没有流量就没有溢价能力,通过虚假的数据,营造出高人气假象,便成为了直播带货行业"潜规则"。
今年“双11”,不少主播已经不再收坑位费,甚至开始承诺销售业绩。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化,意味着直播行业正在走向成熟。
3
伪劣产品
在直播带货这场游戏中,看似主播是大赢家,但事实上,品牌输了游戏就无法持续进行,粉丝输了游戏同样无法进行。
很多主播会表现出“宠粉”的姿态,会有专属的“宠粉价”。但要让粉丝赢,主播除了保证低价,还得保证产品质量。然而事实上,无论是无名主播还是网红主播,在直播间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的事情此起彼伏。
天眼查显示,李佳琦持股49%的上海妆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2020年6月10日受到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原因为"发布虚假广告",并进行罚款。
据蓝鲸财经报道,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举报人在由该公司开设的天猫网店(李佳琦专属店)购买了菲诗蔻洗发水,该店家在网上虚假宣传该洗发水有防脱发功能,但该公司无法提供相关依据。目前,在"李佳琦专属店"中已搜索不到"菲诗寇生姜洗发水"。但在ficcecode菲诗寇官方企业店中,仍能看到店家宣传该产品有"防脱发"功能的广告。
比这个处罚更直观的是,2020年李佳琦在给一款不粘锅带货时现场翻车,不粘锅里的鸡蛋粘在了锅底,产品质量受到群嘲和质疑。
在产品质量上翻车的,岂止李佳琦,几乎头部主播人人有份。

薇娅曾因“售卖山寨Supreme联名商品”致歉,欠债还钱、爱惜羽毛的罗永浩,也多次带货翻车。枯萎腐烂的玫瑰花、假的“皮尔卡丹”羊毛衫,人缘好的罗永浩也遭到消费者与网友的强烈声讨。
快手主播辛巴徒弟在直播间售卖糖水燕窝,被消费者投诉之后,引起监管部门的调查。除了赔偿之外,辛巴方面被罚款90万元,而且辛巴的快手账号被封禁60天。
早在几年之前,赵本山徒弟胖丫作为明星艺人,更是因为直播卖假减肥药被抓,除了罚款之外,更是被判刑3年。
除此之外,辰亦儒、娄艺潇众多主播因涉嫌直播售卖假货,在网上不断发酵,引发激烈声讨。
实际上,主播每卖出一款产品,都是在以粉丝的信任作为背书,虽然售卖假货可能并非主播本意,但是面临海量的商品,特别考验主播选品团队的水平和能力。
如果不在品控上严格把关,则会透支粉丝的信任,透支信任的游戏无论如何也玩不长。
结语
直播带货的野蛮生长,引发业内外高度关注。
如何让这个高速增长的行业,进入一个良性、可持续发展阶段,已经成了监管部门、从业人员的关切。
2020年底,监管部门出台系列规范直播带货的意见和规定。李佳琦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他认为带货主播应该对消费者负责,对团队严格规范。
今年5月21日,李佳琦所在公司美ONE发布了自己的企业标准《直播电商商品质量与合规管理规范》,作为直播电商行业的首个企业标准,美ONE在自律和提升服务方面主动进行了升级。
另一位头部主播薇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直播经济还需切实加强监管。
此外,李佳琦、薇娅等头部主播都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他们在用自身影响力,努力为直播行业树立起更加正面的形象。
在行业逐步走向规范的同时,这些头部主播们在价值链上应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是否还能维持定价权,直播行业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生态,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OPPO不缺钱,为什么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