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洞察 >

京东健康IPO:在线药房生意 闭环未形成

来源:薛星星 2020-12-09 00:42:38 阅读:

提要京东健康本质上更趋向于一个线上药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Feng科技”(ID:ifeng_tech),作者:薛星星丨编辑:于浩丨微信编辑:杨倩

8日早间,京东健康正式登陆港股上市,股票代码6618,发行价70.58港元,总募资规模264.57亿港元,成为继京东集团后,港股今年迎来的第二大IPO项目。开盘后,京东健康股价高开33.89%报99.95港元,最新总市值2938亿港元。

京东健康试图在招股书中描绘一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闭环生态故事,但截至目前,这家公司仍然只靠一条腿走路。其营收近九成来自在线医药销售,在线医疗业务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京东健康甚至未单独披露其规模,仅将其与数字营销服务放在一起,两者相加占比不过5.6%。

这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在线大药房,而非医疗健康平台。

但得益于医药销售业务的强劲增长,京东健康在过去三年“罕见地”保持盈利状态。2017至2019年京东健康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2.48亿元以及3.44亿元,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超过2019年全年,达到3.71亿元。

与之对比,早于京东健康6年就借壳港股上市的阿里健康,在亏损多年后,终于在今年扭亏为盈,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调整净利润达到4.3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86.4%,医药自营业务在总营收中贡献占比超过80%。

各项业务发展更为均衡的平安好医生,则深陷亏损泥潭。过去5年,这家公司一共亏去了近40亿元人民币。2020年上半年,虽然平安好医生在线医疗业务同比增长超过100%,远超其他业务板块,但其净亏损仍然达到2.14亿元。

电商巨头们在短时间内依靠庞大的流量优势切入“卖药”领域,做的仍然是传统的电商生意,在行业壁垒高、需要长时间耕耘且变现不易的在线医疗服务上,阿里京东们仍面临严峻考验。在此之前,它们描绘的蓝图,也只能暂时停留在招股书之中。

京东健康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家公司直到2019年5月才正式从京东集团中分拆独立运营,仅半年后就获得中金资本、京东集团以及霸菱亚洲等投资的10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

8月,在向港股递交IPO招股书的前夜,京东健康再度获得高瓴资本投资的8.3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300亿美元,一年估值翻了4倍多。

它是京东旗下继京东数科、京东物流后第三家拆分出来的独角兽公司,却是上市速度最快的一家。若以其270亿港元的集资规模计算,京东健康是今年港股集资规模第二大的IPO项目。它吸引了超过80万散户申请,是今年散户认购人数最多的新股。12月7日,京东健康披露IPO定价,为70.58港元,位于定价区间顶端。

一瞬间,媒体们纷纷回忆起刘强东此前发言,“健康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还有分析认为,京东健康会是京东集团继京东零售、京东物流和京东金融(数科)后的“第四架马车”。市场热捧,甚至有人高呼互联网医疗变局之年已到。

单从京东健康招股书来看,市场的热捧不无道理。过去三年,京东健康的营收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以及108亿元,2020年上半年,营收达到88亿元。

京东健康在招股书中称,若以2019年收入计算,它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早于京东上市的阿里健康,2020财年(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总营收为96亿元,略低于京东健康。

不过,截至2020年9月30日,阿里健康天猫医药平台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过2.5亿,半年新增超6000万,京东健康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年度活跃用户为7250万人,不及阿里健康。

但与其他互联网医疗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不同,京东健康一直处于盈利状态,过去三年年均净利润达到2.67亿元,今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超过2019年全年,达到3.71亿元。

在业务构成上,京东健康及阿里健康存在诸多类似性,两家公司都是以电商销售逻辑切入医药领域,药品销售长期占据其营收主力。

招股书披露,京东健康的营收来源包括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的商品收入,以及平台和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构成的服务收入。过去三年,医药销售营收在总营收的占比接近90%。京东健康称,由于来自在线医疗服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很少一部分”,因此该部分收入被归入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今年上半年该业务占总营收比重仅为5.6%。

京东健康招股书财报数据

同样,阿里健康披露的2020财年半年报显示,来自医药自营业务及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占比超过97%,医药健康服务业务占比仅不到3%。

阿里健康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财报数据

虽然从营收结构上看,京东健康本质上更趋向于一个线上药房,但在招股书中,京东健康将其商业模式描绘为“零售药房+线上医疗服务”的闭环业务,通过零售药房将用户导向其医疗健康服务,进行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之后再将用户流量导向至零售药房业务,购买其他健康产品,“两项业务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和共生的生态系统”。

京东健康招股书业务介绍

显然,闭环尚未形成。申港证券在一篇行业调研报告中,将京东及阿里等电商切入互联网医疗称之为“零售电商利用固有流量‘躺着赚钱’的模式”,两家都是以流量变现最直接的医药电商为基本业务板块,在此基础上,叠加在线问诊、预约挂号、消费医疗等附属业务。

拥有多年医疗投资经验的民生五官科集团CEO、天亿集团健康产业基金合伙人董迷芳向凤凰网科技(微信搜:iFeng科技)表示,电商平台在医药销售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在线医疗属于服务行为,但是卖药仅仅属于购销行为,和电商的其他属性有着更多的相似性”。

“实际上,互联网平台选择医药销售领域,恰恰是国家改革释放的空间,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医疗领域创业公司认识医生创始人万马说,相较于在线问诊在政策上的诸多限制,在线售药的空间更大,“也更容易去做”。

“医疗行业壁垒很深”,董迷芳说,在线医疗平台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耕耘和打磨,才能建立起用户习惯及信赖度,“是一个苦活、累活”,“不是说有大的平台和流量收入就能将用户瞬间转化”,其对营收的贡献度也不会有销售来得快。

过去数年,无数创业公司试图用互联网模式改造线下传统的问诊模式,但很难真正跑通商业模式,行业洗牌不断。医疗上市公司中,平安好医生在在线医疗领域耕耘最深,截至2020年6月30日,平安好医生拥有自有医疗团队1836人,签约外部合作医生5978名,但其主要营收仍是以医药销售为主,营收占比超过54%,在线医疗收入为25%。

董迷芳认为,线上场景对医疗痛点的解决本身是“有限的”,“它只适合部分疾病的初诊以及复诊,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局限”。在整个医疗问诊、检查、开药、手术及康复等漫长的链条中,线上平台最多只能解决问诊和拿药的问题,只能解决小部分常见问题。

一位资深医疗领域投资人向凤凰网科技(微信搜:iFeng科技)表示,在线问诊先天性地面临需求端与供给端的难题。“需求端上,患者首诊无法在线上进行;供给端上,线上复诊的医生对患者来说相对陌生,也并不了解患者此前的就医情况,很难只通过在线方式建立信任”。

“在线问诊本身就是一个工具”,他说,“目的也是为了盘活医生碎片化的时间和生产力”,但是由于医疗的特殊属性,由于医疗的特殊属性,无法单纯通过在线化方式一刀切地替代线下问诊。他认为,在线医疗仍然需要真正与本地化结合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更大的难题在于,在线医疗无法在支付端打通,医保长久以来无法用于互联网医疗。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对凤凰网科技(微信搜:iFeng科技)说,过去在线医疗平台无法形成良性的盈利模式,根本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支付手段,“想要从服务侧挣到钱,就需要在支付端有更完善的系统支持,来自国家+个人+商保的完善支付体系”。

疫情期间,相关政策有所松动。1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具体内容,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机构可申请签订医保定点协议,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被认为是重大利好政策。

疫情加持之下,在线医疗持续火爆

今年以来,两家港股在线医疗公司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股价一度“涨疯”,涨幅翻倍。在线医疗公司们闻风而动,在疫情期间一系列在线义诊、科普问答等举措吸引大量用户尝鲜。

公开数据显示,1月20日至2月10日期间,平安好医生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截至2月10日,阿里健康问诊页面累计访问用户过千万,累计在线问诊量过百万次。1月20日至4月12日,好大夫在线平台总接诊患者人次超672万,接诊医生总数超8万名,高峰时期日均在线问诊需求量较2019年12月增长648%。

2017年至2019年,京东健康年营收增速分别为46.4%、31.7%,称逐年下降趋势,但在2020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速达到76%,增长速度翻倍。京东健康在招股书中称,2020年上半年线上问诊量是去年的近6倍,日均在线问诊量超过8万次。

多方分析认为,京东健康选择在今年“加速”完成上市,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抢占疫情利好之下的“窗口期”。

京东健康CEO辛利军不满足于一个“线上药房”的定位,在他看来,“和整个大健康10万多亿的体量相比,整个药品零售领域非常小。如果我们仅仅聚焦于医药领域的话,格局就小了”。

他试图将京东健康打造成一个覆盖整个健康行业的综合性平台,而医生则是整个健康管理中“关键的一环”。

早在2017年12月,京东健康就推出在线问诊业务。2018年3月,银川京东互联网医院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京东健康可在线问诊和向处方续签服务的用户开具处方。

招股书显示,2020年,京东健康加大平台入驻医生的招募力度。2019年上半年,京东健康自有医生仅有2人,2020年上半年人数达到138人。2019年合作外部医生尚不及1万,2020年上半年就突破了2万人。

今年8月,京东健康推出了家庭医生服务“京东家医”,主打全科医生7x24在线问诊,以及48小时内专家团队在线会诊、以及48小时内专家团队在线会诊、全国三甲医院名医面诊预约等医疗健康服务。京东健康CEO辛利军称,未来5年京东健康的家庭医生要服务5000万个家庭。

京东健康竭力摆脱“线上药房”定位的背后,是在线药品销售低毛利的尴尬处境。“事实上,很多互联网医药销售平台也很难挣钱,因为在线医药销售主力多是毛利很低的低价药,高价药的销售并不好”,一位医药领域投资人对凤凰网科技说。

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2020年上半年超过87亿的商品销售收入中,来自药品销售收入占比不到三成,保健产品和医疗用品及器械收入才是贡献收入增长的真正大头。京东健康未披露各项业务具体毛利,但表示,“非药品相较药品毛利率更高”。

回到招股书的开头,“我们的使命是成为国民首席健康管家”——现在,京东首先要完成的,是成为一个健康管家。

Tags: 京东健康  生意  闭环  IPO  在线药房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