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 > 市场 >

一场针对中国卖家的洗牌开始了!

来源:老李谈财经 2024-06-29 10:05:54 阅读:

提要一场针对中国卖家的洗牌开始了!...

引言

中国卖家在东南亚电商市场中一枝独秀,凭借着供应链优势和价格优势,迅速崛起,甚至有些挤压了当地商家的生存空间。然而,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改变。

泰国政府最近宣布将对跨境电商商品征收增值税,这无疑是一记重拳,对中国卖家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这仅仅是开始,其他东南亚国家也纷纷效仿,加大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力度。一场针对中国卖家的"洗牌"正在开始。

null

中国卖家的黄金时代即将终结

过去几年,中国卖家在东南亚电商市场上异军突起,占据了主导地位。以泰国为例,在泰国两大电商平台Lazada和Shopee上,60%-70%的销售商品来自中国。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和价格优势。一些中国卖家甚至通过运用灰色地带,以更低的价格在东南亚市场销售商品,严重冲击了当地商家的利益。

然而,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改变。自2023年7月5日起,泰国政府开始对进口商品征收7%的增值税。这对中国卖家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以一件原本定价1500泰铢的商品为例,想要覆盖征税成本,就需要涨价105泰铢,这无疑会对销量造成很大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仅仅是开始,其他东南亚国家也纷纷效仿,如马来西亚已经对低价进口商品征收10%的税款,印尼则直接禁止跨境电商平台销售100美元以下的进口商品。

中国卖家的黄金时代即将终结,"针对中国卖家的洗牌"正式拉开帷幕。

泰国市场遭遇"中国商品冲击"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中国卖家凭借自身的供应链优势和价格优势,在东南亚电商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严重冲击了当地商家的利益。

以泰国为例,2023年前五个月就有488家工厂倒闭,平均每月97家,远高于2021年的平均每月57家。泰国商家认为,那些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邮寄入境、无需缴纳关税的中国商品,严重冲击了本地实体经济。

在泰国著名的水门市场,一件大象裤在当地售价100泰铢,而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中国卖家只卖30泰铢,约合人民币6元。这样的价格差距,让泰国本地商家难以竞争。甚至有泰国小老板也开始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找中国卖家进货。

中国廉价商品的涌入,不仅冲击了泰国实体商家,也引发了不少反中情绪。有泰国博主在社交媒体上"控诉"人流大幅减少,警方也频频查获"假冒"的中国商品。

null

面对这种局面,泰国政府不得不出手。

增值税新规,中国卖家陷入困境

如果说之前的中国商品占领东南亚市场是"趁虚而入",那么现在泰国政府出台的"增值税新规"无疑是一记重拳。

泰国财政部正式宣布,从2023年7月5日到12月31日,海关将对价值低于1500泰铢(约300人民币)的国外进口商品征收7%的增值税。这意味着,此前享有关税和增值税豁免的中国商品,将不再具备价格优势。

以一件原本定价1500泰铢的商品为例,想要覆盖征税成本,就要涨价105泰铢,约合人民币20元。这无疑会对销量造成很大影响。

不仅如此,泰国政府还表示将推动《税收法》修订,由税务部门统一对跨境电商平台征收增值税。这意味着,中国卖家不仅要为自己的商品缴纳增值税,还要为平台缴纳税款。

可以说,这一"增值税新规"无疑是对中国卖家的一记重拳。同时,这也预示着"针对中国卖家的洗牌"正式拉开帷幕。

更多国家效仿,形成"洗牌"态势

泰国并非孤立的个案。其他东南亚国家也纷纷加大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力度,形成了"针对中国卖家的洗牌"态势。

更早之前,马来西亚就出台了针对低价进口商品的10%"低价商品税"。印尼则直接禁止跨境电商平台销售100美元以下的进口商品。越南财政部长也已向国会提交了《增值税法》修订提案,建议对跨境电商小包裹采用10%的增值税税率。

这些国家出台的政策,无一不是针对中国卖家的。不难看出,东南亚国家正在形成"洗牌"态势,试图通过加税、禁止销售等手段,遏制中国商品的涌入,保护自己的本土商家。

对于中国卖家来说,这样的局面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面对各国政府的逐步收紧,他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

null

中国卖家的生存策略:品牌化与本土化

对于中国卖家来说,要在这场"洗牌"中生存下来,关键在于品牌化和本土化。

过去,许多中国卖家凭借着价格优势占据了东南亚市场,但这种"卷价格"的生存模式正在面临崩塌。现在,他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首先,要通过品牌化来提升商品的附加值。东南亚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分为四个梯队:欧美品牌、日韩品牌、中国品牌、本土品牌。中国卖家要想在这个市场立足,就必须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从低端市场逐步向中高端市场攻城略地。

其次,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偏好。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存在差异,中国卖家必须细致分析,并针对性地调整商品配置和营销策略。比如在泰国,中国卖家可以重点推广民族风情商品,或是与泰国本土品牌联名合作,以提升品牌形象。

再次,加强当地仓储和物流网络建设。过去中国卖家多依赖跨境物流,容易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现在要加大在当地的投入,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仓储物流体系,缩短配送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同时,中国卖家还要积极寻求本地化合作。在泰国,外资公司必须有泰籍股东,且占51%以上股权。中国卖家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资的方式,获得进入当地市场的通行证,规避监管风险。

此外,中国卖家还要密切关注当地政策动态,主动适应监管变化。以增值税新规为例,中国卖家需要主动配合海关部门,通过平台申报价格、代缴税款等方式来应对新规。只有紧跟政策变化,主动适应,才能在"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面对东南亚电商市场的"洗牌",中国卖家必须进行品牌化和本土化转型。只有深入了解当地市场,满足当地需求,主动适应监管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卖家的新出路:跨境服务商模式

除了品牌化和本土化转型,中国卖家还可以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即跨境服务商模式。

过去,许多中国卖家通过"低价+灰色"的方式在东南亚电商市场立足,但这种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现在,他们可以转型为跨境服务商,为其他卖家提供全方位的跨境电商解决方案。

首先,中国卖家可以发挥自身的供应链优势,为其他卖家提供代采、代仓、代发等服务。许多东南亚本地商家缺乏与中国的直接采购渠道,而中国卖家可以充当中间商的角色,为他们提供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

其次,中国卖家可以利用自身在东南亚市场的丰富经验,为其他卖家提供当地运营、营销等增值服务。比如协助其他卖家开设当地店铺、优化产品档次、策划营销活动等,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当地市场。

再次,中国卖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跨境技术优势,为其他卖家提供跨境电商系统搭建、数据分析等服务。许多东南亚本地商家缺乏跨境电商的专业技能,而中国卖家可以为他们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提升运营效率。

同时,中国卖家还可以充当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为其他卖家提供文化交流和翻译服务。东南亚市场与中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中国卖家可以利用自身的跨文化优势,帮助其他卖家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当地市场。

总之,跨境服务商模式为中国卖家提供了新的出路。通过为其他卖家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中国卖家不仅可以规避直接面临政策压力,还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新的价值创造和收益。这无疑为中国卖家在东南亚电商市场的长远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结语

中国卖家在东南亚电商市场的"黄金时代"即将终结,一场针对他们的"洗牌"正在开始。面对各国政府的逐步收紧,中国卖家必须进行品牌化和本土化转型,同时探索跨境服务商的新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场"洗牌"无疑是一次巨大挑战,但也为中国卖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只要能够顺应市场变化,主动适应监管要求,中国卖家必将在东南亚电商市场上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Tags: 电商市场  东南亚  中国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