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 >

中国的电影如何“需求侧改革”?

来源:一起拍电影 2020-12-17 14:08:37 阅读:

提要中国的电影如何“需求侧改革”?...

“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本周国内的经济热点词汇必定是“需求侧改革”。

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被公开提出的“需求侧改革”被很多经济学家认定将对未来的中国经济,特别是十四五有重大的影响。

去年初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并没有预料到今年全球爆发的疫情,就目前来看,新提出的“需求侧改革”会成为未来稳定中国经济,并将中国经济的形态全新梳理的一项调整。

通过这两三天的分析和解读,从不同角度来看,“需求侧改革”将以扩大内需为出发点,对中国经济多个层面有重大影响,作为未来第三产业中有希望起到支点的电影产业,也同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中国的电影如何「需求侧改革」?

正所谓大的议题将解决小问题,“小议题”可能有重大影响,那么中国电影如何进行需求侧改革呢?

什么是中国电影【需求侧改革】?

其实,需求侧改革不难理解。首先做的肯定是扩大国内总需求,其次是加速相关规章制度的改革完善。放到电影行业上,就更好理解,鼓励拍更多作品,上映更多作品,在更多渠道播出作品。

依照之前的发展,中国电影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做出重大的调整和改革,毕竟即便经历了种种风波,中国电影整体的增长态势是明朗的,无论是银幕数量还是在票房数字上,我们都做得至少看上去是很美的。

但疫情的让中国电影今年至少倒退了几年,无论明年情况如何,“阵痛”后不作出对之前沉积的一些问题有反思和改革,那么等待中国电影的将会是更大的问题和风险。

无论是需求和供给方面,都应该做出不同以往的改革了,特别是在供给方面,要做的更多。

这可能是中国电影供需求侧改革的诱发因素。

从大的环境和最近产业的情况来看,有很多利好的因素,像各个地区的影院新建没有停歇,未来国产片的宣发动作在逐步展开,也有一些院线&影城持续倒闭、今年内地部分类型片&进口片逐步萎缩的不利因素。

很清楚的看到,近年线上、手机端口和游戏对电影的冲击最直接,以至于大家目前对短视频等碎片时间的消耗都很惊恐,这些毫无疑问已经不是潜在的危机,而是非常明显的影响了。

中国的电影如何「需求侧改革」?

但疫情最初部分院线影片直接上网并没有形成潮流,复工后《八佰》《我和我的家乡》爆发,说明观众的需求仍然存在。同时一些影片的发行方式也悄然产生变化,更严格的监察和更有效果的秘钥发送方式,都在一步步的改变着中国电影。

当然,中国的文娱行业其实是一个大的整体,别看短视频&游戏目前可谓是甚嚣尘上,但仍然很难形成在舆论方面的主流,也很难形成足够强的影响力和话题性,在这方面只有电影才具备更强的冲击力。

从今年贺岁档前阶段来看,口碑和评价略逊以往、甚至并不被大家所看好的一些影片都有不错的表现,这也表明现阶段中国电影的供求平衡性存在缺口,需求和供给的交叉点仍旧没有融合,未来的市场还是会有不错的空间。

【需求侧改革】的影响从点到面

在需求状况并不是特别明朗的局面下,更多创作者会依据大环境和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去制作一部分影片,这也让很多影片实际上是滞后于“基本面”,等影片进入到最后环节,总要面临更多的风险和问题。

如果从需求侧改革来看,毫无疑问是需要对未来更多的项目有全新的思考方式,电影是需要精心制作和打磨一点不假,这可能是所有影片的前提,但如果时效太长,会完全脱离控制。

对于制片方想完全做出超乎常人的判断是很困难的,就好像谁也想不到疫情对于电影产业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对于全新题材和全新类型的影片的超额投入,可能也会被视为一种冒险行为。

无论是行业内外的朋友,都会对一些爆款的出现赞叹不已,但事实上每一个爆款背后都有数部、十几部、甚至几十部“炮灰”的奠基做基础,一些影片可并不是平白无故冒出来的,很多影片甚至也都是更早掌握了行业的动态和方向才能够立项、推进和实施的。

其实像之前《战狼2》《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发前,大部分中小成本的战争动作片、一些所谓的“软科幻”影片,一部分可以归入“新国漫”的优质动画片,他们的成绩并不理想。

但在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特别是我们开始提倡供需侧改革时,在想依靠之前的题材和类型优势明显不足,毕竟之前的标杆已经把普通观众的胃口吊得太高,这种需求的变化已经很明显,需求新的突破才是更紧要的。

从大的经济形势来判断,需求侧改革势必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内增长和内需的提升,以往我们会存在一部分出品优先供应海外的情况,疫情让海外产业转移到内地进一步加强,也间接会让内地的经济持续稳定,也需求侧改革的基础。

中国的电影如何「需求侧改革」?

这当然也会直接影响到制片方未来的项目的侧重点,无论是消费能力的提升,还是观众情绪的变化、以及对于影片内涵诉求的改变,都会有让制片方有全新的结合点。解密结合时政,突出和体现人文关怀会变得更重要。

同时,仅仅开发一两个、或者单一平台是不足的,短视频和网剧、网大的重要性将不断放大,甚至不少行业领军人物在最近也不遗余力的推广竖屏剧(视频),这对于影视公司拓展业务能力,开发公司潜力都很有必要。

当然,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制片、发行方、包括平台方,都要正式和彻底认知未来会长期存在的收费会员的单片付费模式,这不仅仅是电影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和优势,也是对未来提升优质内容影响力的重要的渠道。

需求侧改革对从业者的影响

其实可以预想到如果不是疫情的问题,已经黯然退场的很多影视公司,极有可能今年还是“蒙混过关”,甚至有着不错的发展态势,但从今天来看,他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空壳和泡沫。

当然,接下来的需求侧改革,对于大部分核心创作者而言,依旧是做出好作品,从目前内地的爆款来看,四五年前那种拍了三四月便能轻松回本的情况已经不再,大部分爆款没有通过两年的孵化很难成形。

中国的电影如何「需求侧改革」?

而对于影视公司的经营者,在审批的层面来看,每一年都会出现尺度的调整,甚至在剧本层面看不任何问题、挑不出任何毛病的一些项目,会随着时间推移和偶然性事件的发生而导致项目的搁浅和意外。

但所有的问题都很难经历时间和品质的考验,特别是在未来,观众的需求会不断的提升和改变,也会伴随着优质项目本身的沉淀而得到凝练,而接下来的制度法规也会更加清晰。

今年“院线消亡”的论调不断被提及、不断被夸大,复工后一旦日票房连续不理想,在各种渠道上这种言论便非常强烈,哪怕我们有了表现良好的《八佰》和《我和我的家乡》,还是让很多人熟视无睹。

但中国电影的基础状况仍然是良好的,特别是近几年国产片份额的近一步稳定,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仅仅依靠纯粹的国产片供给来保障内地的院线市场的稳定恢复还是有希望的。而线下和线上的结合也会在未来,将整个行业的蛋糕越做越大。

未来的二三年,我们期待中国电影恢复元气,并在需求侧改革的倡导下,拍出更多好作品,孕育更多伟大的电影公司。

Tags: 中国电影  需求侧改革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