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 >

大模型涌现前,巨头涌入 AI 广告

来源:镜象娱乐,半盏茶 2023-04-16 11:00:00 阅读:

提要巨头涌入 AI 广告。...

自 ChatGPT 在全球掀起狂潮至今,市场上关于 AIGC(生成式 AI)未来的发展走势和商业场景的探讨愈演愈烈。人们一边忧虑 AI 是否会替代人,在多个产业引发失业潮,一边又将 AIGC 的发展视为一场不可逆的革命,憧憬着这一技术变革对千行百业打开的新的想象空间。

聚焦到泛文娱产业来看,尽管影视、动漫、游戏、音乐等都是 AIGC 的潜在落地场景,但内容创作门槛相对更高。而贯穿这些内容传播的路径,以图片、视频为载体的内容营销借助 AIGC 释放的想象力,反而更快地显现出来。

前不久,钟薛高推出新品系列 "Sa Saa",该产品较以往最大的区别在于,AI 参与了 "Sa Saa" 起名、包装、设计等多个环节;可口可乐也在同期发布一则疑似 AI 创作的创意广告;更早一些,支付宝曾联合 Gurulab 创始人、广告导演、艺术家赵伯祚发布一则营销短片……越来越多 AI 营销内容进入大众视野,甚至站上舆论高地,不只反映出人们对新营销形式的关注,更意味着支持 AI 广告落地的产品愈发成熟。

AI 创作的钟薛高新品海报

今年 2 月,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 · 扎克伯格宣布,公司组建了一个由顶尖人才组成的 AI 团队,将专注于生成式 AI 的研发和应用。随后,Meta 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在访日期间公开表示:" 在未来几年内,生成式 AI 将成为广告创意的主要驱动力。"

反观国内,AIGC 的发展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4 月 11 日,网信办发布消息,正式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同日,阿里发布 " 通义千问 "AI 大模型,在此之前,百度、华为、腾讯、昆仑万维等科技巨头在大模型方面也有布局动作。从巨头入场到监管推进,生成式 AI 在国内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这也将从更多层面驱动 AI 与广告创意和内容营销间的碰撞。

从制造噱头到营销逻辑的转变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是 2023 年的第一个风口,似乎任何事物与 AI 扯上关系,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爆点。在二级市场,且不说科技板块的涨幅,只在影视领域,上海电影、光线传媒、华策影视等涉及 AIGC 相关布局的公司均迎来一轮疯涨,其中,上海电影的股价涨幅一度接近 220%。

同样,钟薛高、可口可乐、支付宝等品牌的 AI 广告能够引起大面积的讨论,也与当下的 AI 热潮有关。至少从目前来说,AI 广告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噱头,与此相关的内容产出也是品牌营销的一种方式。

但从更长远来看,如果 AI 广告进入常态化阶段,内容营销将迎来的可能是营销逻辑上的转变。一方面,AI 介入内容营销,最直接的变化大概率是更高的内容产出效率和更低的创作成本。

几天前,# 飞猪 AI 广告引发热议 # 登上微博热搜,话题累计阅读量超 1.5 亿,人们惊讶于飞猪在短时间内用 AI 做了 1000 张平面广告,也在探讨相较于几万块一张的人工广告海报,AI 作品确实在保持精美度的同时,完成了远超人力的工作量。甚至从创意层面来说,AI 基于自身庞大的知识储备量,也能围绕人输入的描述,做更多创意的延伸,以保证 "1000 张平面广告 " 间的差异性。

地铁站的飞猪广告,相关图像由 AI 创作

另一方面,围绕内容营销的整个过程,随着 AI 广告愈发成熟,其影响可能进一步渗透到传播过程和与人交互的过程中。比如面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广告主可能要在大量的广告素材中试错筛选,然后投向市场。而 AI 的介入则将用户需求前置,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筛选过程,并基于目标群体的喜好差异,以更贴近用户喜爱的风格创作适合不同群体的内容,以提升内容营销本身的转化效率。

从这个角度来说,AI 广告从创作到传播将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未来市场中,这种转变可能提供的是无限趋近于定制化营销的解决方案。

创意与产品支撑

那么,如何创作一条 AI 广告?或者从更大层面来说,AI 广告只是 AI 生成内容中的一种内容形式,指向的是 AIGC 在平面视觉和动态影像方面的想象力。

在这之中,ChatGPT 作为 AIGC 的代表,较以往 AI 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 " 拥有因果逻辑思考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转变,受过相关驯化的 AI 在与人交互的过程中,能够理解人的语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AIGC 的探索过程 图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很快,国内也在积极布局与 ChatGPT 类似的产品,并伴随着对 AIGC 的持续探索,AI 作画、AI 音频等产品走向市场。直观的表现是,国内前不久掀起 AI 作画的热潮,除了各大图片处理 APP 接入该功能外,抖音上,#ai 绘画 相关话题累计播放量超 200 亿。很大程度上,这是 AIGC 工具类产品最大面积接近 C 端市场的一次尝试。

直到目前,不少 AI 作图产品都已经能够产出非常精美的图片作品,而这些产品的落地成为 AI 广告落地的关键一步。在此基础上,相关的视频创作进入探索期。

最近,一些品牌的 AI 广告都开始以视频形式呈现,其中,可口可乐近期的一则创意广告被大众猜测出自 AI 之手,也是由于该片画风中带着 Stable Diffusion 的残留痕迹,后者是国外一款 AI 视频生成产品。

疑似由 AI 创作的可口可乐创意广告

眼下,相关的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产出的视频也在丰富更多细节。比如谷歌发布的 Phenaki,已经可以根据一系列提示生成 2 分钟以上的长视频;美国流行摇滚乐队 Linkin Park 近期发布的新 MV《Lost》,是通过 AI 视频网站 Kaiber 创作完成。此外,曾参与构建第一版 Stable Diffusion 的人工智能公司 Runway,此前发布了一个新的视频生成产品 "Gen-1",宣称可以把视频转换成任意风格;后来发布的 Gen-2 模型则可用文字生成类似电影预告片的短片。

由此可以预见,AIGC 未来在影视、动漫等视频产业有望释放出更大的想象力,而在此之前,有着相似载体的广告产业可能会更早承接起这轮变革带来的成果。

据悉,Meta 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其专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商业化,用于生成广告图像,并在之后进一步应用于动态视频。

AI 大模型背后是巨头的游戏

国内围绕 AIGC 的探索也比想象中更快。

据沙利文咨询统计,全球 AI 市场规模预计到 2024 年将超 60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 27%。而在 2016-2019 年,中国 AI 市场规模从 329.6 亿元增长至 1372.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 61%,远高于全球整体增速水平,预计 2020 年到 2024 年,国内市场将以 44% 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快速增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人自我学习的过程不同,AI 在理解人的思维,或者具备趋近于人的思考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驯化作业,尤其是在视频创作方面,目前产出的内容大多都有清晰度、内容表达等方面的瑕疵。而驯化的过程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和算力支持,也是因此,国内在 AIGC 基础性产品—— AI 大模型方面的布局者皆是巨头企业。

据了解,早在 2019 年,阿里便开始布局大模型研发,2022 年 9 月,阿里达摩院发布 " 通义 " 大模型系列,经过持续探索,于今年 3 月,阿里在 " 魔搭 " 上线 " 文本到视频生成扩散模型 ",能够实现视频生成功能;并于 4 月推出阿里云的大型语言模型产品—— " 通义千问 " 大模型。

而在前一天,商汤科技介绍了其以 " 大模型 + 大算力 " 推进 AGI(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布局,并公布了在该战略下的 " 日日新 SenseNova" 大模型体系,推出自然语言处理、内容生成、自动化数据标注、自定义模型训练等多种大模型及能力。

作为在 AIGC 方向长期布局的公司,商汤目前可实现的算力,已经能够以最大 4000 卡规模集群进行单任务训练,可以训练参数量超 5000 亿的稠密模型,并做到七天以上不间断的稳定训练,今年的目标是能够在大装置上训练超过万亿参数的模型。

同样,百度在 2022 年发布文心大模型,并于今年年初推出中国第一个类 ChatGPT 产品 " 文心一言 ";腾讯在去年年底推出混元 AI 大模型;华为则在 2021 年基于昇腾 AI 与鹏城实验室联合发布鹏程盘古大模型;昆仑万维和奇点智源合作研发的、中国第一个真正实现智能涌现的国产大语言模型—— " 天工 " 也将于 4 月 17 日启动邀请测试……此外,京东、网易、360、字节跳动等企业,也在持续向外界释放自己在 AI 大模型方面的布局。

未来,巨头们在 AI 大模型上布局,将成为 AIGC 在影视、动漫、营销等内容产业落地的支点。据国外商业咨询机构 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预测,若考虑下一代互联网对内容需求的迅速提升,2030 年 AIGC 市场规模将达到 1100 亿美元,彼时的中国市场,大概率将成为 AIGC 多点开花的爆发地之一。

Tags: 广告  飞猪  可口可乐  AI  钟薛高  人工智能